English

三峡移民与可持续发展

1998-01-03 来源:光明日报 卢 纯 程祀国 我有话说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今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模式。三峡工程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而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在移民。三峡工程实行的开发型移民是从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考虑的。因此,正确认识和领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实施,紧密结合三峡移民的实际,不仅对于下一个阶段三峡移民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三峡移民指明了方向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也就是说,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高速增长。

可持续发展理论结束了人类中心主义,开始了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变。这种新的发展观是20世纪90年代考察三峡移民和发展问题的前提和立论基础。用这种发展观分析与解决三峡移民,就会把移民与发展结合起来,摒弃单纯解决移民问题只顾眼前利益、忽视地区长远发展的狭隘观念和做法,从而找到一条更科学、更合理的发展途径。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在三峡移民过程中,就要兼顾教育、文化、生产关系、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统一,逐渐实现三峡库区乃至全流域的长期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三峡移民,不单纯是130万人口的搬迁问题,而是如何实现三峡库区内社会、自然、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因此,应科学地进行移民工作中各要素的分析,制定长远的战略部署。这种部署,体现在三峡地区的社会发展上,应兼顾人口与教育、消费与社会服务、卫生与健康、社会发展与消除贫困、防灾与减灾等各方面的问题;在三峡自然发展上,应保持生态平衡、控制环境污染、保护资源等等;在三峡经济发展上,应制订正确的产业政策,注重农业、能源与交通的发展。

根据三峡地区的实际情况,还必须制定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方针,突破过去局部调整和单项目标开发的老路,走多目标开发、综合利用、整体推进的新路;还必须提高认识,明确三峡移民不仅是一个社区的重组,更是一次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以实现三峡移民工作的综合效益和良性循环。

三峡移民是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成功实践

三峡移民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可持续发展道路。自1985年开始移民工作试点以来,在农村移民安置、城镇搬迁、工厂迁建、专业设施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可喜的成绩。作为一个崭新的试验区,三峡移民地区还在可持续发展上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实践,在确定方针、制定政策、落实措施上努力开拓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造福后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一,制定了开发型移民的方针。这一方针,改变了过去单纯将水库移民看作赔偿对象的方式,对水库移民迁移后生产和生活安置作出全面安排。根据各地实际,结合水土保持、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调整工农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多方面、多渠道开辟移民生产安置的出路。在教育、人口、消费、能源、资源、防灾、减灾、荒漠化防治、废物的无害化管理等方面,作了细致周密的安排与部署。三峡库区移民试点的实践证明,开发型移民方针的实质,在于开发经济,安置移民,即在国家的统一领导、组织下,利用移民投资作为开发资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依靠库区群众的力量,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本地的资源,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水平,为移民营造一个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二,确定了“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动态移民模式。我国政府明确指出,三峡移民不仅要向移民负责,还要向国家负责、向历史负责。对三峡移民提出两条基本要求:一是移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水平不低于搬迁前水平;二是搬迁后生产生活的发展不低于非搬迁居民的平均发展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的各项标准实事求是,各项安排因地制宜。为此,国家还为库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若干优惠政策:将三峡地区列为国家经济开放、开发区;优惠的税收、外贸、产业政策;库区与工程效益挂钩等。“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动态目标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最终达到全流域乃至全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发达的目的。

第三,制订了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国家对三峡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从社会、经济、法律、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采取了措施,将城乡建设、移民工程、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等纳入总体规划中考虑,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将库区作为一个复合的自然———社会环境系统进行保护与改善,制定出了多目标、多功能的综合开发方案。根据库区后备土地资源、土地生产力和土地资源分布状况来确定移民区可能安置的农业人口数量,调整农业结构,不盲目垦荒种粮。因地制宜,发展柑桔、油桐和其它林业、牧业、渔业与副业,避免局部地区环境负荷过重而引起生态和环境的恶化。根据库区资源条件,合理规划城乡建设和工业布局,少占耕地,不破坏景观,不加重环境污染。抓好规划,把库区和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做好,划出一定范围作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重点保护自然、历史遗产。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法令法规,结合水库特点制订有关的地方环境保护条例。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治理控制,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构,建立长江流域生态与环境定位观测与监测系统,水库工程设计和调度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

正确处理三峡

移民中的几个关系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考察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三峡移民还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因此,搞好今后更大规模的三峡移民,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是全局的,地方利益是局部的,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在顾全大局利益的前提下,应注意保护地方利益,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协调好国家“大河”与地方“小河”的关系。应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统一起来,互相促进,以国家重点工程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因此,必须以三峡移民为纽带,实现全国范围内跨地区、行业、部门、所有制之间的资本运营和企业联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三峡移民为着眼点,在库区和全国范围内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支柱性产业。三峡工程移民,给三峡地区乃至全国带来了巨大的开发和发展机遇。只有把三峡移民安置和各地经济开发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才能通过移民开发,带动和促进库区和各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除资本联合和技术联合外,三峡地区所拥有的矿产、水利、生物、文化及旅游资源,也应充分开发与利用。库区的区位优势和各区域之间的紧密合作,必将把三峡地区建立成一个富饶、繁荣、文明的地区。

第二,制度建设与市场经济培育的关系。制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三峡开发型移民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完善机构,建立适合三峡移民的计划管理、投资管理、财务核算、统计体系和审计体系等制度,而且急需建立三峡移民社会保障体系。它将为库区内搬迁的城乡居民提供一个统一的、社会化的、平等的生存和生活保障,创造一个超越个人能力的安全生活环境,保证移民及移民后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形成也直接关系到统一的市场能否真正形成。因此,实现三峡移民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抓住我国市场化改革整体推进、所有制改革出现重大突破的契机,加快库区市场经济各要素和市场机制的培养,建立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关系。发展三峡库区经济以摆脱贫困,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目前,三峡地区的基础教育和教育结构还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优化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一支适应库区长远发展、门类齐全、整体素质好的科技人才队伍和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大军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因此,要重视三峡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